离婚诉讼中财产分割的具体操作流程是怎样的?

03-26 11:59发布

离婚诉讼中财产分割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首先,离婚诉讼的提起。当夫妻双方就离婚达成一致意见,但就财产分割存在争议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其次,法院受理与调解。法院受理离婚诉讼后,会进行调解。调解过程中,法院会尝试帮助双方就财产分割达成一致意见。如果调解成功,双方签署调解协议,财产分割问题随之解决。

接着,财产申报。在调解不成的情况下,法院会要求双方进行财产申报。双方需如实申报各自的财产状况,包括但不限于房产、车辆、存款、股票、债券、投资、知识产权等。

然后,财产评估。法院会根据双方申报的财产情况,委托专业机构对财产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将作为财产分割的依据。

随后,财产分割。法院将根据财产评估结果、双方的经济状况、财产来源等因素,依法进行财产分割。财产分割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 等额分割:双方财产按照价值平均分配。
  • 不等额分割:根据财产价值、贡献等因素,对财产进行不等额分配。
  • 保留共同财产:保留一定价值的共同财产,其余财产按照上述方式分割。
  • 财产分割后,法院会制作财产分割判决书,双方需按照判决书执行。

    最后,执行与上诉。如果一方对财产分割判决不服,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上诉期间,财产分割判决暂不执行。

    以下为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七条:当事人对财产分割判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判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通过以上流程,离婚诉讼中的财产分割问题可以得到妥善解决。


    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具体法律内容请咨询本站官方律师。
    赞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