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共同财产分割,是婚姻家庭法律关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夫妻离婚或因其他原因导致夫妻关系解除时,如何合理分割共同财产,成为了当事人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法律依据与实务操作两方面,对夫妻共同财产分割进行探讨。
一、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婚姻法》第十七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二)生产、经营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二)生产、经营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二、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实务操作
确定夫妻共同财产范围 首先,要明确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包括上述法律依据中规定的财产。在确定财产范围时,要充分考虑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姻关系解除时夫妻双方各自拥有的财产。
评估财产价值 在确定财产范围后,要对财产进行评估,以确定其价值。财产评估可以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如房地产评估机构、资产评估机构等。
协商分割方案 夫妻双方应根据财产价值,协商分割方案。在协商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双方意愿,力求公平合理。若协商不成,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办理财产分割手续 在协商达成一致后,双方应办理财产分割手续。如房产分割,需办理产权过户手续;如车辆分割,需办理车辆过户手续等。
法律援助与诉讼 若夫妻双方在财产分割过程中发生争议,可寻求法律援助。如协商不成,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判决财产分割。
总之,夫妻共同财产分割是一项复杂的法律事务,涉及法律依据与实务操作。在实际操作中,要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