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婚内财产分割的法定程序及争议解决机制
婚内财产分割是指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因离婚或者其他原因,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的行为。我国《婚姻法》对此有明确的规定,以下将详细介绍婚内财产分割的法定程序及争议解决机制。
首先,婚内财产分割的法定程序如下:
协商解决。夫妻双方应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协商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对方的合法权益,确保分割方案公平合理。
提交协议。双方协商一致后,应将财产分割协议书面化,并签字盖章。协议内容应包括财产清单、分割方式、分割比例等。
履行协议。协议签订后,双方应按照协议约定履行各自的权利义务,完成财产分割。
办理财产过户。对于需要过户的财产,如房产、车辆等,双方应到相关机构办理过户手续。
法律援助。如双方在财产分割过程中发生争议,可寻求法律援助,由专业律师协助解决。
其次,婚内财产分割的争议解决机制包括:
调解。夫妻双方可向当地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由调解员协助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诉讼。如调解不成,双方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依法判决。
仲裁。夫妻双方也可选择仲裁途径解决争议,由仲裁机构做出裁决。
和解。在诉讼或仲裁过程中,双方可自行和解,达成一致意见。
最后,关于婚内财产分割的法律依据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条规定:“夫妻离婚时,应当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夫妻双方有平等的财产分割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离婚时,一方要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应当提出分割方案,经对方同意后,双方应按照分割方案履行财产分割。”
通过以上法定程序及争议解决机制,可以有效保障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家庭和谐稳定。在婚内财产分割过程中,夫妻双方应遵循法律法规,合理协商,共同维护家庭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