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法律规定及实际操作

03-26 11:39发布

夫妻共同财产分割,是婚姻关系解除后的一项重要法律程序。在我国,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共同拥有的财产。以下将围绕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法律规定及实际操作进行探讨。

夫妻共同财产的界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 工资、奖金;
  • 生产、经营的收益;
  • 知识产权的收益;
  • 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 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 在实际操作中,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财产的来源;
  • 财产的性质;
  • 财产的形成过程。
  • 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夫妻离婚时,应当对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分割原则如下:

  • 公平原则: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
  • 实际需要原则:分割财产时,应当考虑双方的实际需要,如住房、子女抚养等;
  • 保留原财产性质原则:在分割财产时,应当尽量保留原财产的性质,如房产分割后仍为住宅性质。
  • 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实际操作

  • 协商分割:夫妻双方可以就共同财产的分割达成一致意见,签订财产分割协议;
  • 法院判决:若夫妻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依法判决。
  •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第十七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 (二)生产、经营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第三十九条 夫妻离婚时,应当对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二条 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

    在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过程中,双方应当本着诚信、公平、合法的原则,妥善处理财产分割事宜。同时,法律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具体法律内容请咨询本站官方律师。
    赞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