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人生中的一道转折,不仅意味着情感的终结,也涉及财产的分割和子女抚养权的归属。这两大问题往往成为离婚双方争执的焦点,也是法律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挑战。
在财产分割方面,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夫妻共同财产应当依法分割。共同财产包括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收益、知识产权收益等。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财产的界定和分割往往复杂多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财产分割问题:
夫妻共同债务的承担。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的承担是一个重要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夫妻共同债务应当由双方共同承担,除非能够证明该债务为个人债务。
住房公积金的分割。住房公积金是夫妻共同财产的一部分,离婚时应当分割。分割方式一般以实际缴纳年限和账户余额计算。
保险理赔金的分割。保险理赔金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应当分割。分割方式根据保险合同的具体条款确定。
股票、基金等投资收益的分割。离婚时,夫妻共同投资所获得的收益应当分割。分割方式一般以实际收益额计算。
在子女抚养权归属方面,我国《婚姻法》规定,离婚后子女抚养权原则上归母亲,但父亲有权争取抚养权。以下是一些影响子女抚养权归属的因素:
子女年龄。年龄较小的子女,母亲往往更有利于其成长。
双方经济条件。经济条件较好的一方更有可能获得抚养权。
子女意愿。年满10周岁的子女有权表达自己的意愿,法院会充分考虑其意见。
双方抚养能力。法院会综合考虑双方对子女的抚养能力,包括教育、生活、医疗等方面。
在实际操作中,离婚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权归属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以下是一些法律依据: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九条:夫妻共同财产,应当依法分割。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七条:离婚后,子女抚养权归母亲,但父亲有权争取抚养权。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八条:离婚时,应当妥善处理子女抚养问题,子女抚养费用由双方共同承担。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二条:离婚时,应当妥善处理夫妻共同债务。
总之,离婚后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权归属的问题复杂多样,需要法律工作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应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妥善解决相关问题,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