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共同财产的分割纠纷

03-26 11:23发布

标题:离婚时共同财产分割纠纷解析

离婚,作为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不仅关系到夫妻双方的权益,也涉及到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问题。其中,共同财产的分割纠纷成为离婚案件中的常见问题。本文将针对离婚时共同财产分割纠纷进行解析。

一、共同财产的界定

在离婚案件中,首先要明确的是夫妻共同财产的界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七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 工资、奖金;
  • 生产、经营的收益;
  • 知识产权的收益;
  • 赠与、继承或者受遗赠的财产;
  • 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 二、共同财产分割的原则

    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应遵循以下原则:

  • 公平原则:分割共同财产时,应充分考虑夫妻双方的贡献和权益,力求实现公平分割;
  • 实际需要原则:分割财产时,应考虑子女抚养、老人赡养等实际需要;
  • 诚实信用原则:分割财产过程中,夫妻双方应诚实守信,不得隐瞒、欺诈对方。
  • 三、共同财产分割纠纷的解决方法

  • 协商解决:离婚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解决共同财产分割纠纷;
  • 调解解决:在法院或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离婚双方进行调解,达成财产分割协议;
  • 诉讼解决:当协商和调解无法达成一致时,离婚双方可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依法判决。
  • 四、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第十七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

    (二)生产、经营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赠与、继承或者受遗赠的财产;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第十九条 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七条 当事人可以就财产分割问题进行调解。

    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

    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第一百五十二条 当事人对判决不服的,可以自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以上是对离婚时共同财产分割纠纷的解析,希望能为广大读者提供一定的帮助。在实际操作中,还需根据具体案件情况,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具体法律内容请咨询本站官方律师。
    赞赏支持